网页设计师

[不指定 2005/06/18 18:32 | by Totti ]
下面这篇文章很值得思考,呵呵,我觉得网页设计师体现的应该是创意,然后用自己的综合能力去实现它,表现出来,这是最重要的。

谈网页设计师的姨太太地位
转贴自http://www.3dapple.com

作者:木子李

平面设计师一向认为他们才是设计的正房。别的都是姨太太。网页设计亦在此列。他们把“设计”两个字看得比他们的老爹还重。觉得自己的作品就是正宗的长子,绝对容不得别人说上半点不是,你若是说了,总会落下个“不懂设计”的话柄。所以,你想要借“设计”这两个字用一用,他们当然不乐意。姨太太怎么能坐正太太的位子?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他们。没有惊人的作品出来,是网页设计师做不成正太太的根本原因。许多所谓的网页设计师,连自己都以为做网页就是“网页排版”,别人不以为然也是在所难免的。80%的公司招聘网页设计师的要求,几乎千篇一律地强调要如何熟练使用“网页三剑客”。事实上“网页三剑客”本身就是个不负责任的称谓,当改成“网页三剑”才是。因为这些软件归根结底都只是工具而已,而剑客最起码是人。连两千多年前的嬴政都知道剑术的最高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而聪明的现代人却硬是本末倒置,拿来一把“剑”非要称之为“剑客”,叫人笑掉大牙。

网页设计师从一开始,就是第三类人。他们比平面设计师多懂点代码;比程序员多懂点设计;有时候他们还会搞点动画。但可怜的是,平面设计师觉得他们是在侮辱设计;程序员觉得他们是在侮辱编程;动画设计师觉得他们那两下子完全是班门弄斧。出身如此卑微,自己再不努力,要做正太太的确不容易。

因为地位一向卑微,所以名字也有一大堆。什么“网页设计”、“网页制做”,“网站开发”,“做网页的”,“做网站的”,“网站开发工程师”如此等等。这就像家里的佣人,你可以随便起个名字称呼他。如果是有钱有势的人,你要为一个合适的称呼琢磨大半天。

网页设计应该有更多的思索在里面,每一个元素都是思索的产儿,而不是随意的点缀。当然,感性的爆发也必不可少,因为她是艺术,是商业化了的艺术、技术化了的艺术。如果有客户认定网页设计是一件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排版,那让他们去找打印部一分钟能敲出200个字的小女孩去做吧。因为,我们--要为网页设计师正名!

转载自:http://woooh.com

  如果你已经看相关的关于Tags的各种说法,我希望你能够暂时忘掉全部的那些解释,之后再重新回忆起来;但如果你还不了解Tags,那么有必要先阅读文章最后留下的链接,然后回到上一步:)

  那么,什么是Tags?很简单,往下看;

·经典的信息构成模式;

  在传统的网页组成中,我们通常使用Taxonomy(分类法)来归纳、整理和存放我们的信息,图书馆是一个绝好的例子,所有的信息从一个点开始,形成树状的分类,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起来逻辑体系;
  这个体系从一开始就是人为分类形成的,在我们需要检索的时候,几乎不需要费多大的劲;

  [例子]比如我们的Blog,首先有一个主标题,然后下分若干分类,实际的文章则分类储存在这些不同的分类中;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允许一个文章同时存在于多个分类中,以便于我们管理的方便和检索的唯一性;

  在网络上,dmozwiki都算是比较典型和知名的例子;

·散秩的信息构成模式;
  看似无序的浩渺信息,其中的绝大部分是通过“语言”来描述的,这表明了这些信息的指向性,因此我们通过提取这些语言(文字、文本)的相同部分,以此获得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平时是完全松散、互不联系的,当且仅当我们对其加以提取的时候才呈现相对紧凑的组织结构,即便如此,这个结构和经典的分类结构相比,仍然是足够散秩的。

  [例子]你可能已经想到了,Google嘛。目前绝大部分的搜索引擎所依赖的正是这一点,因此对于分词的研究是这些搜索引擎始终的重点和痛苦,其他的不说,仅仅逻辑实证主义日常语言学派这两个当代的流派就足够他们折腾到下个世纪去了。
  举一个恶搞点的例子:当我说:“他妈”的时候,仅仅检索关键字而并不关心其在日常语言中实际运用的搜索引擎怎么知道我是在骂人还是在陈诉一个归属性事实呢?更何况我们经常面对google上数万和关键字原本语义要求完全不同的搜索结果长声叹息。

  [简介]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人类的日常语言充满的谬误,需要彻底厘平,重构一个像数学一样完美的逻辑语言体系;
  日常语言学派:认为人类的日常语言是非常合理而符合现实的,“完美”的逻辑语言并不存在而且也不符合现实;唯一的问题在于人们使用日常语言的时候出了一些方法上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研究。
  (后者正是我倾向赞同的结论)

·符合未来发展的信息构成模式;
路德维奇·维特根斯坦
  现在我们综合起来考察以上两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显得日益重要的信息构成模式,会发现他们各有优点和缺陷;
  对于前者而言,语言所表达和内涵的思想是广博的,构造简单的分类逻辑无法诠释和标识某一篇文章所设计的全部重点,复杂的分类则将陷入无限微观的悖论逻辑
  对于后者而言,除开分词的烦恼,Google们也许还希望承天下之大义担负起教导每一个人重修日常语言学分的重任,并且要求每一个人都能达到维特根斯坦的高度。

  路德维奇·维特根斯坦?对了,这终于回到我们的重点。
  维特根斯坦本人正是逻辑实证主义和日常语言学派先后的奠基人,而在他的后期的日常语言思想中,他提出了一个大家相对比较熟悉的观点:家族相似。

  以下引用一段话作大致的解释:

    维特根施坦从“反本质主义”立场出发反对语词的定义化。本质主义者认为同一类事物之所以成为该类事物,是由于它们具有共同的本质(共相),定义就是规定事物的这种本质。维特根施坦则认为事物根本没有共同的本质,只有“家族相似”。所谓“家族相似”不是共同的相似,而是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的不完全相似。例如一个家族中的成员之间有的眼睛相似,有的神态相似,有的脸庞相似。因此,维特根施坦坚持一种唯名论的立场,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一般性的名词概念只是为了方便,本质、共相那种形而上学的东西是不存在的。误把这些东西当作存在,就会染上“哲学病”。

  好吧,看出来了吗?那些相似的地方就是Tags(标签);上面引用中处处提到本质、反本质、家族相似,我们处处可以当作分类、碎片和标签来阅读和理解。

  家族相似(Tags)表明了对传统分类学(Category)的立场,如同日常语言学派对待黑格尔体系的观点,要求瓦解普遍、瓦解大一统、瓦解唯一性等这些经典哲学孜孜以求的目标,代之以碎片式的结构,这些碎片之间的联系,仅仅存在于当人们需要它们的时候。

  带有碎片语义色彩,富于哲学战斗力的Tags和检索关键字相对而言,其形成是主动而非被动的,是主动聚合而不是等待被动的检索,其形成的过程经历了人为的筛选,相对而言更符合日常语言的正常使用;例如全世界关于“SMTH”的信息,尽管有些文章通篇都没有写到一个涉及SMTH的字符,但是它所描述的事实确实是与此相关。

  如果我们脱离哲学而不论,Tag实际上同时带有传统分类法和搜索关键词这两大信息构成模式的共同特点,同时消除了相当一部分它们在各自方面的缺憾和弱点。

  需要指出的是,从现有的应用和理论分析看来,分类、标签和无序关键字有着不同的运用范畴;对于微观的、少量的信息,分类法已经足够我们使用;对于海量的,无边无际的无序信息,关键字也许是现阶段应用最广泛且被普遍接受的组织方式;而在两者之间,一个足够大、有更高系统化要求和精确度要求的信息群而言,Tag也许是最佳的选择。

  在Blog中使用Tags?
  如果一些人恶意地使用Tag,将使其失去意义,这类似于在mata标签中强行加入无数完全与网页本身无关的keyword这种无聊的举动,以及后来四处散发冗余链接的小p孩;在一个开放型的超人气论坛上使用Tags当然不存在技术问题,但是也许不算是一个好主意,特别是在中国。

  相对而言,Blog的主人对自己的log会比较负责,能够认真地筛选发布在自己log上的信息,或者对此作出评论和传播,因此在Blog上结构Tag对信息的有序化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对于个人的Blog,Tag的意义微乎其微——因为作为个人发布源的信息容量实在太小;如果Blog需要Tag的话,它必然是针对一个大范围的用户群,有两种比较适合的情况:一种是拥有动则数千数十万用户的多用户Blog站点,另外一种则是基于XML的聚合站点;
  不论如何,Tag所针对的都是大信息容量的有序化问题,有利于用户在这些巨大的库存中精确地定位符合语义信息的节点,而并非针对个人Blog信息的有序化问题;

  Tags,无序信息、标签和分类法,以上的分析可以算作哲学走在科技之前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至少纵观国内应用,还没有相关的开发项目;
  BXNA的Blog聚合仍然依赖于分类,听说试图进入分词领域,但是这对于BXNA聚合的那点信息而言实在有牛刀屠鸡之嫌;而其他一些Tag服务商并没有对Blog的直接支持;
  这么大的蛋糕,谁会吃到呢?作为先锋的技术引领者?Blog程序的提供商?还是资本的所有者呢?个人以为,拥有广泛用户群的聚合服务商或者Blog提供商,抢先发布基于Tag的主动式聚合平台,或者是基于TrackBack的被动式聚合平台,也许在未来,就可以理所当然地成为资本的所有者。

  最后,关于Tag具体的开发和管理等技术,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请参看相关的其他文章。
[END]

  **本文作为一份小小的礼物以答谢Rainbow(Z-Log)不厌其烦的人工智能咨询;

  **文章也许过于纷乱不知所云,或者涉及面比较广,欢迎留言给我,共同讨论,更欢迎尖锐无情的批评和指正。

相关文章
Tags:
http://www.mulog.org/mulog/blogview.asp?logID=607
http://www.zuola.com/weblog/blogview.asp?logID=206
http://www.technorati.com/help/tags.html
http://ping.geneboy.net/2005/03/tagcategorykeyword.html
http://www.myie2.com/sic/blog/article.asp?id=53
http://duduwolf.winzheng.com/post/50.asp
http://blog.timetide.net/archives/2005/02/04/20050204163145.php
http://blog.94smart.com/index.php?q=node/125
http://heterotopias.org/node/506

维特根斯坦,以及家族相似:
http://philo.ruc.edu.cn/dept/sophia/course/linguistic/200410/381.html
http://philo.ruc.edu.cn/pol04/Article/western/w_as/200411/1339.html

一个学习的好地方

[不指定 2005/05/25 18:23 | by Totti ]
http://www.cowcow.us/
呵呵,这是龙最近苦心建设的一个教程网站
数据不断增加中
大家可以去看看,赞!!!

你有没有这19种坏习惯

[不指定 2005/05/06 20:31 | by Totti ]
转载自http://www.puremood.net
1.起床先叠被

  人体本身─也是一个污染源。在一夜的睡眠中,人体的皮肤会排出大量的水蒸气,使被子不同程度地受潮。人的呼吸和分布全身的毛孔所排出的化学物质有145种,从汗液中蒸发的化学物质有151种。被子吸收或吸附水分和气体,如不让其散发出去,起床就立即叠被,易使被子受潮及受化学物质污染。

  2.不吃早餐

  不吃早餐的人则通常饮食无规律,容易感到疲倦,头晕无力,天长日久就会造成营养不良、贫血、抵抗力降低,并会产生胰、胆结石。

  3.饭后松裤带

  饭后松裤带可使腹腔内压下降,消化器官的活动与韧带的负荷量增加,从而促使肠子蠕动加剧,易发生肠扭转,使人腹胀、腹痛、呕吐,还容易患胃下垂等病。

  4.饭后即睡

  饭后即睡会使大脑的血液流向胃部,由于血压降低,大脑的供氧量也随之减少,造成饭后极度疲倦,易引起心口灼热及消化不良,还会发胖。如果血液原已有供应不足的情况,饭后倒下便睡,这种静止不动的状态,极易招致中风。

  5.饱食

  饱食容易引起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应激能力减弱。经常饱食,尤其是过饱的晚餐,因热量摄入太多,会使体内脂肪过剩,血脂增高,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还会引起一种叫“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在大脑中数以万倍增长,这是一种促使动脉硬化的蛋白质。脑动脉硬化的结果会导致大脑缺氧和缺乏营养,影响脑细胞的新陈代谢。经常饱食,还会诱发胆结石、胆囊炎、糖尿病等疾病,使人未老先衰,寿命缩短。

  6.空腹吃糖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空腹吃糖的嗜好时间越长,对各种蛋白质吸收的损伤程度越重。由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因而长期的空腹吃糖,更会影响人体各种正常机能,使人体变得衰弱以致缩短寿命。

  7.吃太咸的食物

  钠在人体内滞留,容易形成或加重高血压和心脏病。

  8.留胡子

  胡子具有吸附有害物质的性能。当人吸气时,被吸附在胡子上的有害物质就有可能被吸入呼吸道内。据对留有胡子的人吸入的空气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吸进的空气中含有几十种有害物质,其中包括酚、甲苯、丙酮、异戊问二烯等多种致癌物,留有胡子的人吸入的空气污染指数,是普通空气的4.2倍。如果下巴有胡子,又留八字胡其污染指数可高达7.2倍,再加上抽烟因素,污染指数将高达普通空气的50倍。

  9.跷二郎腿

  跷二郎腿会使腿部血流不畅,影响健康。 如果是静脉瘤、关节炎、神经痛、静脉血栓患者,跷腿会使病情更加严重。尤其是腿长的人或孕妇,很容易得静脉血栓。

  10.瞇眼看东西、揉擦眼睛瞇眼看东西,眼角易出现鱼尾状皱纹。

  习惯性瞇眼还可使眼肌疲劳、眼花头疼。 揉眼时,病菌会由手部传染眼睛,导致发炎、睫毛折断或脱落。

  11.强忍小便

  强忍小便有可能造成急性膀胱炎,出现尿频、尿疼、小腹胀疼等症状。美国科学家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有憋尿习惯的人患膀胱癌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5倍。憋尿时,膀胱贮存的尿液不能及时排出,形成人为的尿潴留。如经常憋尿,就会使括约肌和逼尿肌常常处于紧张状态;如果憋尿时间过长,膀胱内尿量不断增加,还会使内压逐渐升高,时间长了就会发生膀胱颈受阻症状,造成排尿困难、不畅,或漏尿、尿失禁等毛病。在尿潴留时还易引起并发感染和结石,严重时还影响肾功能。

  12.伏案午睡

  一般人在伏案午睡后会出现暂时性的视力模糊,原因就是眼球受到压迫,引起角膜变形、弧度改变造成的。倘若每天都压迫眼球,会造成眼压过高,长此下去视力就会受到损害。

  13.俯睡(趴着睡)

  俯睡使脊柱弯曲,增加肌肉及韧带的压力,使人在睡觉时仍然得不到休息。此外,还会增加胸部、心脏、肺部及面部的压力,导致睡醒后面部浮肿,眼睛出现血丝。

  14.睡前不洗脸

  留在脸上的化妆品不洗掉,会引起粉刺和针眼之类的炎症,还能使眼睛发炎,引起皮肤过敏反应。

  15.睡前不刷牙

  睡前刷牙比起床后刷牙更重要,这是因为遗留在口腔中和牙齿上的细菌、残留物在夜里对牙齿、牙龄有较强的腐蚀作用。

  16.睡懒觉

  睡懒觉使大脑皮层抑制时间过长,天长日久,可引起一定程度人为的大脑功能障碍,导致理解力和记忆力减退,还会使免疫功能下降,扰乱肌体的生物节律,使人懒散,产生惰性,同时对肌肉、关节和泌尿系统也不利。另外,血液循环不畅,全身的营养输送不及时,还会影响新陈代谢。由于夜间关闭门窗睡觉,早晨室内空气混浊,恋床很容易造成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17.热水淋浴时间过长

  在自来水中,氯仿和三氯化烯是水中容易挥发的有害物质,由于在沐浴时水滴有更多的机会和空气接触,从而使这两种有害物质释放很多。据收集到的数据显示,若用热水盆浴,只有25%的氯仿和40%的三氯化烯释放到空气中;而用热水淋浴,释放到空气中的氯仿就要达到50%,三氯化烯高达80%。

  18.赌博

  赌博之所以有害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是因为赌博本身是一种强烈刺激,长期进行赌博,可使中枢神经系统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容易引起激素分泌增加,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跳和呼吸加快等,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还会患消化性溃疡和紧张性头疼。

  19.生活过度紧张

  从事脑力劳动和做生意的一些中青年人,他们的生命机器在整日超负荷运转,由于他们在心理上的竞争欲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过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后,随之而来的是抗疲劳和防病能力的减弱,进而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下面的文章代表了我们很多保险代理人的心声
转载自http://www.ins.com.cn/blog/more.asp?id=372
[center]中国保险代理人真实生存状态[/center]
     表彰大会上的光环、即可兑现的佣金、伶牙俐齿的话术……这是社会大众眼中的保险代理人。然而,中国保险代理人的真实生存状况是怎样的?有多少人能够看到他们的真实状况?大报小报唾沫横飞地抨击个别代理人的 不规范行为的时候得到的是激扬文字、主持正义的自我良好感觉。此时,在考核和社会排斥的双重压力下展业的代理人成了真正的弱势群体。“理解万岁”曾经被奉为人文精神的体现,我们也应该理解作为社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150万保险代理人,理解他们的光荣、他们的梦想。

  中国保险代理人有150万,曾经涉足过保险业的总人数不少于一千万。这一代人,成就了中国保险业今天的辉煌。中国的保险代理人制度由友邦保险公司1992年引入中国,继而成为中国保险业10多年来高速发展的源动力之一。时至今日,现存的保险代理人制度却面临着全面挑战。

  一、辛苦撑起一片天,承受八方责难

  “保险不是人干的,是人才干的!”

  “你要想成功,你就要和成功的人在一起!”

  “你只要想发财,那你就能发财。关键在于你想不想!”

  …………在中国,当想富的和不想富的都已经富起来的时候,留给社会中下层人们的机会已经不多了。保险公司的职场是一个能令他们兴奋的地方。在那里,高级讲师的讲演,在高超的讲演技巧运用中糅合了西方成功学和中国传统厚黑学(当然已去其糟粕)的精华,如传说中的甘露,点点滴滴地落到受众们的心田,令他们意醉神迷、手足俱奋。

  “百万不是梦,十万刚起步!”

  不是吗?保险精英们就坐在身边--款款有致,英气勃发,真是令人羡慕的一族啊!“今天卖白菜,明天卖保险。”

  带着职场里传染的亢奋,还有心底里对于富起来的无比渴望,一大批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开始迈出了保险代理人的脚步。

  而接下来,他们就要面对冰与火般的锻炼与考验了。

  你能想象他们究竟经受过多少次的冷遇,你能想象他们经受过多少次的拒绝,你能想象他们多少回在暗地里独自舔舐挫折带来的伤害,你还能想象他们多少次迷失在城市和乡村的大路小巷……君不觉,白领们盘踞的堂皇而整洁的写字楼竟是那样的可畏!在代理人的心里,可畏的不是停泊着的高级车,也不是威严的保安,更不是白领们一团富贵气的圆脸……可畏的是写字楼的大门口挂着这样的提示牌,上面用黑体大号字打印着:“保险推销请勿入内!”

  代理人能对此说些什么呢?在沉默中拼命抵御着深入内心的寒冷吧!或者,渴望成功的热情会融化所有的坚冰--成功应付的代价啊!或者,来自不易的签单也可以带走聚积在心头的抑郁吧!在经过一次次灵与肉的煎熬之后,终于有一群人从金字塔的底层升起,他们构成了保险队伍的精英部分,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走过不平凡的创业路途之后,终于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但是又有谁知道,有多少代理人在展业道路上因各种各样的困难而选择走开,去他方寻找失落的梦想。

  然而,正是这群人,他们和她们,离去的和没有离去的,用自己的坚定、辛勤、渴望和努力,还有混于其中的汗水、血泪、挫折和伤痛,带来了中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撑起了中国保险业一遍繁荣的天空。

  中国保险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快速发展,近10年保费收入平均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在增长,至2004年底中国保险业已积聚起11853.6亿元人民币的巨额资产。整个保险业在全国更大的地域范围内铺开。保险业、银行业、证券业在中国金融领域三分天下,为社会保障、资金融通、社会管理和服务经济发展方面作出巨大的贡献。而支撑和带来中国保险业繁荣的正是150万中国保险代理人--他们辛勤而不舍的努力工作。

  巨额的数字,见证了辉煌;庆功和表彰,鲜花和掌声,也是太多太多保险代理人神往的时刻。然而,当鲜花凋谢之后,在掌声平静之后,在这一切象征着的繁华之后,保险代理人的生存状态除了他们自己之外,还有多少人了解,还有多少关怀在心!由于代理人队伍是保险生产力的主要代表者和实践人,所以不难了解中国保险业的所有重要事件都与他们相关。易言之,保险代理人太容易卷入关于中国保险业发展的讨论。请看2004年中国保险业发生的大事,请问哪次事件引发的讨论(即使不是直接与代理人相关,比如关于保险资金入市的讨论)不招来来自四面八方的针对代理人的飞沫。

  保险公司感叹代理人不够忠诚不够勤勉,公众埋怨代理人过于纠缠有点烦,个别保户谩骂代理人趋利误引,管理部门要求代理人恪守职业道德规范,而专家们则呼吁尽快提高代理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代理人进入的门槛……不可否认,这些要求都有道理。也不可否认,保险代理人及其展业的确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作为中国保险业生产力的代表者和实践者,所有的罪责真是保险代理人能够承担得了的吗?难道让代理人来一次从肉体到精神的洗礼就会真的解决这些问题吗?

  二、生存在中国化的友邦模式及其基本法之下

  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落户上海,带来了寿险营销个人代理制。到1994年底,友邦保险公司共招收保险营销员近5000人,业务量超过1亿元人民币。1995年美国友邦又获准在广州开展寿险业务,发展势头也相当惊人,当年公司营销队伍就发展到8000人,新单标准保费收入近3.88亿元人民币。 美国友邦保险公司这种个人寿险营销制度,引起国内保险公司纷纷效仿,在极短的时间内这一制度被快速复制,带动了中国寿险业超常规发展,保费收入快速超过产险,改变了产险和寿险的市场格局。 从1996年以来,中国寿险市场保费收入以平均每年40%的速度增长,这主要归根于寿险的个人营销。尽管近年来银行保险突飞猛进,但统计显示,个人代理销售仍处于市场主导地位。2002年,个人险仍占全部寿险保费收入的80%以上。2004年,全国的寿险代理人大军已扩充到了150多万人。 寿险的发展直接带动了保险业的发展,因此,有人曾这样直言不讳地描述了寿险个人营销制度对行业发展的贡献:“没有个人营销,就没有中国保险业的今天!”同时,寿险个人营销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并对保险知识的普及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行的代理人营销制度最早源于美国家庭用品推销制度。这种营销制度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基本法”即保险营销基本管理制度之上。

  基本法有几个显著特征:

  一、大量增员,并鼓励所有代理人都冲到外面去对陌生人做“扫街式销售”。

  二、重视培训上岗,甚至建立了军规一般严格的培训制度。

  三、低保障、高激励的人才激励机制。

  四、制定严格的淘汰机制,如3个月保单挂零即被淘汰。

  在中国这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上,“扫街式销售”以及“基本法”其余规则,无疑是以低成本刮起的一场疯狂的“圈地风暴”,在短时间内为保险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由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利益本身成保险公司的唯一存在法则,保险代理人只不过是公司追逐利润的工具和手段。更专业地说,营销本身成了目的。

  保险公司的增员采取类似传销的方式,以规模空前的“人民战争”来夺取保险市场。保险公司在增员时放压代理人进入门槛,拼命招人,导致代理人整体素质下降。

  业内人士坦言:“由于进入门槛比较低,寿险代理人的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不是保险公司员工,不享受保险公司的任何福利和津贴,完全依赖业务提成,一些寿险代理人为了提高收入,就只好急功近利,误导或诱导消费者投保,致使损害保险公司形象的事频频发生。”

  保险公司盲目追求速度与规模,粗放式经营,忽视对保险市场的培育特别是优质客户的培育;片面强调营销技巧的培训,而忽视对员工专业素质的教育,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不上去,必然使公司缺乏发展后劲。

  传销式的增员建立在带有“血缘”色彩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之上。这种结构与现代企业的激励机制不相容,形成人员晋升体制弊端,并连带产生其他弊端。我国保险业快带发展初期,一大批学历和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员加入成为保险代理人,为中国的保险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如今,他们中的很多已经进入保险公司的管理层。现加入的拥有更高学历和素质的代理人常常感受这方面的压力,甚至产生不满情绪。

  据一位高级经理介绍,在招聘时很难招收到高素质人才。原因在于一旦新人进入某个部门,那么只要在这个保险公司就永远是这个部门负责人的下级,永远为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创造提成。

  在“高激励”思想的指导下,保险公司用人靠前,不用人靠后,有保单则留,无保单则去。这种管理方式,不仅让代理人时刻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且强烈地冲击着代理人的社会行为观念,客观上也麻木了代理人对于公司的责任感、忠诚感。最终让保险代理人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

  “如果说没有归属感和缺少保障使得代理人们失去了一层保护自己的盔甲,那么严格甚至严厉的业绩考核则是悬在代理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

  保险,是一个集中体现了人类人文关怀的伟大发明。然而保险公司的基本法却是冰冷的,毫无人情味可言。

  根据各保险公司对代理人的“基本法”,新人如果在半年内(或者9个月)达到一定的业绩标准,可转为正式业务员,否则出局。正式业务员之后,如果业绩持续达到一定的标准,可升级至资深业务员、业务主任、高级主任……但不管升到何职位,只要有连续一段时间(比如2个月)未能出单,便会出局,且不能享受一分钱的续保佣金。如果某一段时间内业绩不能达标,便会降级,甚至可能一直降为“见习业务员”。其中的做法已经与我国保护劳动者法律相冲突。

  这就是说保险代理人一旦从业就不能出任何问题。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旦一位尚未生育的女性从事保险事业,那么她就算是怀孕或者产后都必须坚持展业,否则不管她以前的业绩如何,她面临的将是降级、再降级。也就是说保险代理人是没有《劳动法》里规定的产假的。生育是人生大事,但是代理人却不能管那么多,因为,她们时刻要保持一定的业绩标准,否则,以前的一切努力就会化为无乌有。连生育的权利都要受到业绩考核的威胁,更不用说生病住院了。诚然,我们在看到关于代理人在病床上展业报道的时候,有敬佩,更多的是心酸。谁不想在生病的时候好好休息呢,然而,面临无情的业绩考核,代理人能休息吗,敢休息吗?保险公司的电脑只会计算你的业绩,而不会考虑你的遭遇;那么制度的制定人呢,难道也只会0101的二进制吗?“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这句话用在其它行业还有谦虚的成分,但用在代理人身上,我们体会到的是一种重压下的心酸。

  案例:今年49岁的李明艳1996年9月进入某大型寿险公司,成为一名保险代理人,并且一直没有离开。七年中,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普通业务员升为“业务代表”,又从“业务代表”升为“高级业务代表”。后来因没能维持住“高级业务代表”的考核指标,被降为普通业务员。随之,一场大病又让她不得不住院治疗。她出院以后发现,自己的出单号码已被公司电脑系统停用,公司已单方面解除了与她的合同。

  个人代理人和寿险公司之间是完全平等的民事代理关系。然而中国的保险公司及其团队,对代理人的管理掺杂了许多带有劳动关系特征的内容。如有的公司向代理人发放固定的“底薪”,有的公司对违反保险公司有关规定的代理人实行纪律处分等。结果造成代理人与保险公司之间法律关系的模糊,营销与管理体制严重冲突。

  在现行体制下,代理人感觉自己好像是保险公司的人,好像又不是。角色的冲突,在现实中使得代理人很难从注重长远的角度向客户提供优质的保险服务。结果是大量的代理人只注重业务数量的增长,不注重业务质量的控制,导致保险业整体的服务水平和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在承受高激励带来的精神压力的同时,代理人还要承受保险公司非员工的待遇。保险公司不为代理个人购买社会保险。不管你工作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一旦离开,得不到一分钱的补偿。按照这种制度下去,到六十岁退休,代理人没有退休金。一天不干就一天没钱。今天的保险代理人享受不到任何的社会福利,连最基本的社保都与他们无缘。保险公司团队中类似于“帮规”的严格管理,实际上已经剥夺了他们法律意义上的代理人身份。他们享受不到保险公司员工的待遇,保险公司随时都可以单方面地解除代理合同。

得保单的佣金是代理人的生活来源。

  代理人每卖出一份保单,即可拿一定比例的佣金。据有关人员透露,像寿险这样的分期交费业务的佣金,保险机构一般在3-5年内提前、集中支付给营销人员。营销 人员首期可以取得占首期保费总量5%-40%左右的佣金,以后逐年减少,一般到第5年止--几年时间内将佣金全部提完,客观上使代理人在转换保险公司时没有后顾之忧,长达二三十年之久的远期寿险因此其难保服务质量。但实际上,按总服务年限达到10-30年或者更长时间平摊起来,代理人费用实际只占总保费的4%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的保险代理代理人佣金比例远远低于其他国家(东南亚一些国家长期险的首年佣金比例达到当年交保费的100%,有的国家已达到120%)。在中国,代理人一旦离开原公司,他就不能分享续单带来的利润。

  业内人士指出,保监会、保险协会规定代理人的佣金分为两部分:直接佣金(工资)和附加佣金(奖金、养老保险、培训机会等),可很多时候因为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高,他们吃掉了附加佣金的一大半。为了实现展业,代理人要自己支付车旅费、餐饮费、礼品费之类的开支,而保险公司却不会为他们报销相关费用。

  中国保险代理人无完整代理身份,却要交纳从事代理业务的营业税。

  我国的税务部门坚持认为保险代理人是独立的经济实体,税务部门对保险代理人征收营业税。退一步讲,如果保险代理人在税收上作为一个经营实体,那么保险公司应该给代理人以足够的佣金。在现在水平上翻两番和国际接轨,那保险代理人才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完成向国家交纳各种税收的义务。

  历经12年的寿险个人营销体制,在国外以及中国台湾被证明是已经成熟了的代理人制度,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市场的发育和完善,这种在国外被证明是十分成熟的寿险营销个人代理体制,在中国却越来越显示出弊端。

  解铃还需系铃人,个中原因并不复杂。

  “不是公司的雇员,没有底薪,也没有报销,更无权享受公司加社保的福利。每天都在为客户设计保障计划,可是最没有保障的就是代理人自己!”

  然而,社会上对保险代理人的要求日益严格,近乎于苛刻的地步。我们承认,保险代理人队伍中确实有一小部分人存在短期行为。经济学上说“劣币驱逐良币”,在保险代理人队伍中也是如此。一位代理人朋友对那些不诚信的同行们恨得咬牙切齿,因为就是这一小部分人做坏了共同的市场,误导了人们对保险、对保险代理人的看法,最终导致所有代理人生存环境的恶化。还有极少数代理人给客户回扣,乱挖墙角,散布流言……混不下去就拍拍屁股走人,留给坚守者的是千疮百孔的市场环境。在保险代理人遭遇信任危机的今天,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指责一小部分代理人不诚信的行为。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一直被批评、被质疑的保险代理人实实在在成了弱势群体。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确实有一部分保险代理人存在不规范的操作行为,但是有谁想过这些返佣情况背后有着保险代理人怎样的心酸呢。他们不仅自己要掏车费,还要给客户送去节日的礼物,现在还要返佣。谁不希望自己口袋里的钱多一点,谁愿意把自己应得的经济利益少得一些。一位有六年从业经历的老业务员说:“有的客户接触的业务员多了,会直接问能返他多少,并比较不同的公司、业务员返佣情况来决定是否投保。”他也表示,如此下去势必造成不正当的恶性竞争,但大家都这么做,自己不这么做显然吃亏。

  根据计算证明:代理人只有每次做到一份一千元标准保费的保单才能保证收支平衡。任何低于这个水平的保单对于代理人来说都是亏损的。车马费、拜访客户的时间、后期服务、给客户的礼物这些成本很少有客户帮代理人计算,然而,这些确实是他们的运营成本。如果客户在向他们要求返佣,那么他们面临的不仅是经济上的亏损,而且有被上黑名单的危险。

  我们在考虑保险代理人自身问题的同时,也要理解保险代理人。年复一年,他们送来的是保障;日复一日,他们牵挂的是客户。很多保险代理人为什么还在坚守,对保险事业的信仰当然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他们放不下的是自己的客户。他们走了,解脱的是他们自己,但是产生的是一大批孤儿保单。谁来为他们的客户继续服务?这是他们一直放不下的问题。更多的时候,把保险代理人留在保险事业的不是佣金,也不是荣誉,而是对客户的责任。可是社会还是不能理解他们。

  现在社会对更多的行业都能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宽容和理解,那么为什么不能给保险代理人一点理解呢?

  保险代理人的这种生存状态应该结束了。

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文字

[不指定 2005/05/01 15:24 | by Totti ]
(1)I love you not because of who you are, but because of who I am when I am with you.
   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因为我喜欢与你在一起时的感觉。  

(2) No man or woman is worth your tears, and the one who is, won‘t make you cry.
   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让你这么做的人不会让你哭泣。
  
(3)The worst way to miss someone is to be sitting right beside them knowing you can‘t have them.
   失去某人,最糟糕的莫过于,他近在身旁,却犹如远在天边。
  
(4) Never frown, even when you are sad, because you never know who is falling in love with your smile.
   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5) To the world you may be one person, but to one person you may be the world.
   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某个人,你是他的整个世界。
  
(6) Don‘t waste your time on a man/woman, who isn‘t willing to waste their time on you.
   不要为那些不愿在你身上花费时间的人而浪费你的时间。

(7)) Just because someone doesn‘t love you the way you want them to, doesn‘t mean they don‘t love you with all they have.
   爱你的人如果没有按你所希望的方式来爱你,那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全心全意地爱你。

(8) Don‘t try so hard, the best things come when you least expect them to.
   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9)Maybe God wants us to meet a few wrong people before meeting the right one, so that when we finally meet the person, we will know how to be grateful.
   在遇到梦中人之前,上天也许会安排我们先遇到别的人;在我们终于遇见心仪的人时,便应当心存感激。

(10) Don‘t cry because it is over, smile because it happened.
   不要因为结束而哭泣,微笑吧,为你的曾经拥有。

毕业了,青春就此散场

[不指定 2005/05/01 14:37 | by Totti ]
我们生于八十年代 ,
梦想已经远离现实,
那时的梦若云散似烟消 ,
留下的只是生活给我们丑陋与世俗,
八十年代的孩子,不要慌张,不要忧郁,
一切都只是暂时的,转瞬即逝的 ,
因为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分页: 37/51 第一页 上页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